林业育苗论文集锦9esb世博篇

发布时间:2024-02-26 08:05:58    浏览:

[返回]

  esb世博app下载高等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级教育部门所关心的重点当前正值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对此,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新时期对高等农林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森林培育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森林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述造林树种的良种生产、壮苗培育、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的理论与技术。其内容涉及从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到幼林抚育、森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全过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造林树种的良种、壮苗生产及人工林营建和抚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并能独立进行苗圃规划、苗木繁殖、种子生产、种子检验、苗木质量检验、苗圃管理、造林规划、植树造林、幼林抚育、森林采伐等林业生产环节。

  随着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各地涌现出许多新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新技术在规模化生产中作用突出。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反映学科新发展、新技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培养实用创新型林业科技人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宝贵的再生资源,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重责任。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内容涵盖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人工林培育技术、森林抚育管理技术等,不仅包含人工林营建的理论与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天然林培育。“森林培育学”课程与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林木育种学、森林生态学等学科密切相关esb世博,实践性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介绍森林培育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森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明确我国造林工作的方针,系统掌握森林培育的原理与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在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尤其要充分考虑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全国通用的森林培育学教材是由北京林业大学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沈国舫,2001年,中国林业出版社)。该教材与原来的教材《造林学》(孙时轩,1992年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相比,在体系上变动较大,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修改和补充。虽然课程的总体内容还是以林木种苗生产、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与更新为主,但是在理论部分增加了能反映最新研究进展与成就的内容,删减了具体操作技术的细节。例如,增加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森林培育”的内容,补充了农林复合经营、森林立地、封山育林等内容,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林业院校在“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略有不同,但课时数普遍压缩较多。为了确保“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总结,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在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应保证先学习树木学、森林生态学课程,再学习“森林培育学”课程;(2)由于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部分与森林经营学、森林经理学课程中的内容存在雷同,所以在开设森林经理学、森林经营学课程的院校,可将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内容删减:(3)教学场所强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生产和科研现场相结合:(4)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成立课程兴趣小组,布置课程小论文,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调查、科研试验,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技能。

  根据我校原有的教学计划,“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70学时,课程教学实习为1周。鉴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建议教学时数增加到80~90学时(包括实验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70学时,实验14~20学时。教学实习由原来的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总计2~周,由任课教师根据育苗生产环节和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采取参观、实地调查、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各个生产环节,掌握主要的技术环节。通过边上课边实习,使学生在实习中及时“消化、吸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不可忽略的几个重点实习环节是:苗圃规划、母树调查与产量调查、采种、播种育苗过程、扦插育苗过程、苗木施肥、间苗、移植、苗木截根、起苗、分级、产量统计;造林规划与设计、造林整地、立地调查、密度效应调查、农林复合经营调查与设计、混交林调查与设计、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林业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常规技术已经在生产中普及esb世博。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增加种子休眠解除理论与技术、设施育苗理论与技术、容器育苗理论与技术、组培育苗、苗木施肥技术、植物激素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现代林业技术动态、径流林业、生态林业、抗旱造林技术等,以丰富教学内容,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对章节安排顺序进行调整,按照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人工林营建、幼林抚育的序列进行讲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时代。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科研中,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已经编制发行了许多幼儿、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辅助教学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由于大中专学校的许多课程专业性强,所以有关专业课的教学多媒体软件还不多。

  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幻灯片、多媒体光盘,并在教学中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培养跨世纪新型实用人才具有实际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林业院校已制作了果树修剪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病理学、植物学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光盘。这些精品课程以网络为基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江西农业大学已经制作完成了森林培育学网络教学课件,内容安排合理、完善,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并配有复习思考题,大大推动了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进程。美中不足的是课件中图片、动画太少,多为文字描述。所以,笔者认为,森林培育学的理论教学应以现有的计算机设备为基础,结合Powerpoint、Autherwar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光盘,从而改变“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业的兴起,造林绿化对林木种苗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潜山县林木种苗生产,尤其是绿化大苗的发展势头迅猛,在管理上不断深化当前林木种苗生产体制改革创新,积极调整种苗结构,着力提高种苗质量。

  十二五期间,潜山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种苗基地建设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共建设国家油茶良种基地1处,定点油茶育苗基地1处,成功选育出油茶良种皖潜1号和皖潜2号。当前培育的苗木主要是面向城镇绿化苗木和花卉盆景,主要树种有香樟、广玉兰、桂花、榆树、石楠、红花木、银杏、红枫、罗汉松、紫薇、马褂木、天患子、黄杨等100多个品种。

  林木种苗投资主体多样化,主要有国营苗圃、集体种苗生产基地和股份制、个体等多种形式的投资主体,尤其是以个体和股份制公司发展较快,已经成了潜山林木种苗生产的主体(图1)。个体和股份制投资主体主要是大户承包丘陵地区山场,大力发展绿化苗木,有的形成了多达几千亩的规模,基本形成了基地规模化经营。

  截至2015年底,潜山县有林木种苗生产企业、林农62户,苗木基地49处,面积达933.33 hm2,其中国营苗圃101 hm2。

  2015年,潜山县产花卉苗木1 580万株,产值达到5 000万元。其中新培育造林苗木56.67 hm2,产当年造林苗木370万株(其中枫香150万株,湿地松150万株,木荷50万株,杉木10万株,油茶10万株);新培育园林绿化苗木50.2 hm2、150万株(图2)。新培育苗木占总苗木产量的1/3,二年生以上苗木基本上为园林绿化苗木,即园林绿化苗木数量占总苗木数量的2/3(图3)。

  潜山县2016年造林计划为918.8 hm2,其中油茶造林333.33 hm2,退林还林专项造林285.47 hm2,其他造林300 hm2,共需各类苗木328.5万株。枫香、湿地松、木荷等树种除满足本县造林需求外,可向外销售枫香74.5万株,木荷10万株。用于城镇园林绿化苗木产出数量较大,除本县用苗84.5万株外,可外调1125.5万株。在328.5万株造林苗木需求中,用于经济林造林的苗木缺口43万株需要从外地调入,其中油茶35万株,山核桃8万株(表1、图4、图5)。

  潜山县国营苗圃实行职工分田到户承包制,极大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国营苗圃走向市场,涌现出大量苗木生产经营大户。

  潜山县林业局主管全县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工作,县局林业站负责林木种苗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对全县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实施监督管理。

  凡在潜山县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办理《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的林木种苗应当附有标签。

  潜山县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林木种苗质量的检验和监督,在种苗调拨和出圃前,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负责苗木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通过质量检验和检疫检验,合格苗木开具苗木质量合格证书和检疫证书,从而杜绝质量不合格种苗或带疫苗木的调拨和出圃。

  一是潜山林木种苗生产大多数以个体育苗为主,分布于8个乡镇,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育苗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目前尚无大的苗木生产龙头企业带动。《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率低,影响了该县持证生产率,给苗木质量监督带来极大困难。二是从2015年苗木产出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多林木种苗生产者刚刚起步,积极性很高,但有的对苗木市场行情了解很少,存在盲目发展的可能性。就2015年而言,枫香苗和绿化苗木产出严重过剩。三是现行优惠政策和资金对苗木生产投入偏少,导致苗木生产整体投入不足,制约了苗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制订花卉苗木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种苗业发展环境。要把林木种苗作为林业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最重要的产业工作来抓,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林木种苗发展的资金支持,加强良种基地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审定推广等工作,促进种苗业健康发展[1-7]。林木种苗生产,尤其是绿化大苗培育,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收益慢,建议县政府对林木种苗业拨出专项资金,对苗木生产者予以扶持,每年按面积适当补助,鼓励林木种苗生产者健康持续发展,以做大做强潜山林木种苗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8-10]。

  严格依法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提高率,将林木种苗生产者纳入林业行业管理范围内,加大服务监管力度,严格行政执法,打击假冒伪劣苗木产品,维护公正公平的苗木生产经营市场秩序。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林木种苗生产者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及市场行情分析的培训,引进新技术,推广大苗容器育苗,提高苗木质量,加强信息交流,做到互通有无,提高竞争力。

  进一步加大林木种苗管理,促进企业间交流与合作,促进种苗企业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分工与协作,使种苗生产紧密衔接市场需求,防止种苗供需严重失衡,从而诱导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种苗生产体系[11-14]。

  [1] 刘红.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16-20.

  [2] 王金增.北京林木种苗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2:3-6.

  [2]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

  [4] 周乾.基于劳动公平的我国如期脱贫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318-319.

  [5] 林.福建省林木种苗产业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13-21.

  [6]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0.

  [7] 柯顺魁.工厂化育苗生产运营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10-19.

  [8]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8-29.

  [10] 张桢.潜山县松毛虫病调查分析及精细化预防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48-150.

  [11] 赵宇.陕西省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14-17.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命脉,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发展的关键[1]。为进一步做好互助县林木种苗工作,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对全县林木种苗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理清了今后发展方向。

  种苗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现代林业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分类管理、分区突破战略,坚持科技兴种、依法治种,搞好良种繁育,逐步实现生产区域化、苗木供应基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形成种植、营销一体化的市场网络。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2],按科学规律办事,根据川、浅、脑不同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适当减少沙棘等当地树种的育苗面积,增大抗旱、速生、经济价值较高树种的育苗面积,如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油松等。现调整的基本格局是:川水地区主要培育青杨、新疆杨、山杏、油松和花灌木等速生、抗旱、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浅山地区主要培育青杨、榆树、沙棘等造林树种;脑山地区和林区周边主要以发展常绿针叶树小苗和种源苗木及野生适用品种苗木为主。同时,完善种苗引种、驯化程序,结合县情实际,引进耐干旱、耐寒冷、耐瘠薄、无病虫种苗,经过苗圃苗期培育,上山造林后逐步成活成材、开花、结果,繁衍后代,最终取代退化树种。

  目前,互助县林业重点工程及城镇绿化建设相继启动实施,种苗供不应求,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建立稳定的育苗基地体系。因此,必须抓好国有苗圃建设,发挥其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一是重点在苗圃领导班子建设、技术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苗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在苗木生产的树种、品种、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强化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生存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调整苗木生产结构,培育出名、特、稀、优、新的市场急需的高质量苗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在苗木生产中,要与造林单位密切配合,制订种苗生产计划,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计划的衔接,尤其是与工程造林相结合。四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行科学育苗,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重点抓好容器育苗、大棚育苗、全光喷雾扦插等技术,广泛推广应用ggr生根粉,实行育苗全过程质量管理,层层把关,严格管理,以提高育苗质量。五是积极做好国有贫困苗圃的解困工作,要尽快制订贫困苗圃脱贫方案,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提高适应和驾驭种苗市场的能力[3]。

  良种繁育基地是林业工程的基础和出发点,要在保护和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建设新的良种繁育基地,主要抓好优良资源的收集、繁殖和推广,提高采种技术,建立健全种子采收、分级、贮藏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一整套林木结实预测预报体系,引进林木种子采集和调制的机械化研究成果,加大采种基础设施、种子贮藏冷库的建设力度。

  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种苗是主要的发展模式。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的开发和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林木种苗建设的法律地位,统一税费、资金利用和投资等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目前互助县种苗结构状况看,国有、乡村和个体经营成分各占1/3,但从市场经营和投资渠道看,个体育苗更具活力,只要技术服务到位、引导有方,个体育苗可作为农村种苗产业的主体和骨干力量[4]。

  小城镇是青海省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园林绿化和新农村绿化是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因此,抓住时机培育连翘、榆叶梅、丁香、旱柳等主要绿化树种,使苗圃从多角度发展,调整苗圃的经济运行机制。绿化树种以多样、层次分明,空气净化,环境优美方面,还要从常绿阔叶树种、秋花树种、彩叶树种等,实现县城周边绿化、美化、净化、香花、彩化等多方面的角度考虑。

  种苗工作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是影响林业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因素。因此,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和支持林木种苗工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尽快实行林木良种补贴制度,鉴于林木良种和农业良种相比,有其自身特点:一是林木良种基础投入大,生产成本高;二是林木良种推广面积不固定,单位面积内重复使用林木良种周期长,不像农业年年重植,年年收获,林业造林一定管“终生”;三是林业良种生产、使用、推广,需要经历“种子、苗子、林子”的“三子过程”,与农业相比,多了一个育苗环节,林木良种推广更多表现为良种苗木的销售与使用(相对苗木造林而言,种子直播造林比例小)。

  建议实行林木良种补贴:一是对林木良种生产、选育基地进行补贴;二是对良种造林推广实行补贴。前者对良种生产者进行补贴,有利于林木良种基地的稳步发展和良种的稳定生产,后者对良种推广者进行补贴(即造林直补)可以促进良种使用率的提高,间接拉动良种销售与良种育苗。

  要加强《种子法》的贯彻执行,尽快出台《互助县林木种苗管理办法》,保护和利用种子、苗木,维护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实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苗生产经营活动。加大种苗执法力度,依法整顿种苗市场,严厉惩治经营伪劣种苗的行为,使互助县种苗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强化种苗质量监督,建立种苗质量抽查制度。目前,互助县林木种苗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尤其是直播造林种子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效。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充分发挥县林木种苗管理站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检验检疫职能,加大种苗质量抽查力度,对生产、流通和使用中的林木种苗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1] 邹向英,刘大伟.谈加快林木种苗的发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7):93.

  苗木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培育技术都不相同,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侧重点,苗木的育苗阶段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正常发育,获得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态文明被提到了较高的位置,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大量培育苗木,满足了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和供应。本文从林业育苗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当前林业育苗的基本形势,对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进行总结。

  科学合理的林业育苗,有利于丰富我国林业资源,满足公益林、工业用材、绿化以及生态发展的需求。要想保证林业资源满足我国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要把林业育苗作为载体,重视林业育苗技术普及与管理。

  从当前我国林业育苗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的林业育苗过程中,技术以及管理理念依旧停留在传统阶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育苗人员不积极主动去寻求新的育苗方法,导致了育苗机制与社会脱节,缺少先进技术及高新技术的支持,从而影响育苗的成功率,阻碍了林业育苗的发展,从而导致林业事业发展滞后。就育苗栽种方面而言,很多地方还在使用蜂窝纸或者塑料袋这种传统的栽种办法,而实际上这种传统的育苗栽种方法对于苗木根部的生长和发育是不利的,甚至容易抑制根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利于苗木后期的生长,影响苗木的产量,降低苗木的质量。有的地区采取播种或者扦插的育苗方式,这种育苗技术较成熟,但是此技术对于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很多地区掌握此技术人员极少,人员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都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

  在林业育苗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亟需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尤其是林业育苗技术的普及后期管理方面。管理跟不上将导致林业育苗状况不佳,苗木长势不好,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林业育苗的管理以及技术发展过程中,其机制不完善,长期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不注重更新发展,最后导致育苗技术发展缓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管理工作效率低等不利现象。在育苗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林业育苗技术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很难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最终会出现育苗技术发展缓慢的现状。

  提高育苗效率及质量,有利于保证公益林、商业林乃至绿化造林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发展,符合国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育苗前期。前期应选择合适的苗圃,营造良好的苗圃空间。苗圃地的选择必须保证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并对苗圃的地块进行整地、施肥、消毒,保证苗圃温湿度合理,通风良好;种植中期。要管理好水肥,对幼苗进行遮荫处理,避免强光照射;栽种后期。注意松土和除草,避免土壤板结,保证土壤通透性,合理灌溉与施肥,这时要重点加强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在育苗管理机制方面要建立责任制,针对组织管理内部优化创新,改革分配制度,合理安排人力与物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工作效率,提高育苗质量。

  加大对育苗人才队伍的培养及育苗技术培训,有目的地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的人才,为林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育苗工作繁重,单靠人力无法解决大量育苗以及技术问题,要合理使用机械化,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育苗效率及质量。就林业育苗的实际情况看,其普遍存在多季节性的特点,尤其是存在育苗数量多、育苗土地面积小以及育苗经济效益低等问题,给林业的综合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林业育苗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育苗机械化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在保证林业育苗管理质量的基础上,对林I管理成本进行优化控制,从而保证林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提高林业育苗技术水平,加大林业育苗管理力度,有利于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发展国情,切实做好林业育苗工作。

  [1]刘大海.探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5,(07).

  [2]刘彩虹,罗晨,王立辉,张立民.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J].现代园艺,2016,(16).

  [3]魏娜,文慧,曾繁华.浅谈林业育苗技术质量关键要点[J].门窗,2013,(11).

  [4]张从明.浅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2014,(06).

  [5]汤伟强,李凯,丘辉峰.林业育苗及苗期管理研究[J].北京农业,2014,(18).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区在世行贷款造林项目、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工程、“三难地”绿化攻坚(绿色通道)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中均大面积推广桤木造林。特别是桤木的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成林快、市场对桤木苗木的需求量与日俱增[1-2]。

  为繁育适宜当地种植的桤木优质种苗,笔者在参考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1-14],于2012年期间,开展了桤木种子播后覆盖及苗木密度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大田县梅山乡西书村苗圃,地处东经117°54′2″,北纬25°56′25″;年平均温度为15.3~19.6 ℃,绝对最高温度为38.7 ℃,极端最低温度为-2.8 ℃,年平均降水量为1 490~1 810 mm,无霜期为247~287 d。苗圃地为农田砂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适宜培育桤木种苗。

  于2011年12月中下旬开始从大田县内十至十二年生结实多年的的高大健壮的桤木母树上采集种子,果实采回后置于通风的场所摊开晾干,除去杂质,得纯净种子,装入麻袋放置于干燥通气的室内存放。同时,于2011年12月进行整地做苗床,土壤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灌消毒,结合整地施入钙镁磷25 kg/hm2作为基肥[文秘站:]。2012年3月上旬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高锰酸钾800倍液浸泡种子60 min,用清水浸种1 d后,捞去上浮的种子,将下沉的种子摊在通风的室内晾干种子表面的水分,然后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种子千粒重(0.48 g),以便调查出苗率,播种量按纯净种子4.5 kg/hm2进行撒播,播前将种子与细沙按1∶1比例混匀,播种后在种子表面覆盖黄心土0.2~0.3 cm厚。试验参照国内相关研究[10-14]设计2个试验对比。

  1.2.1 苗床不同覆盖方式种子出苗率对比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谷皮+塑料小拱棚覆盖、稻草(切碎)覆盖、不覆盖(CK),3个处理的面积分别为115、118、121 m2。塑料小拱棚于种子发芽后拆除,谷皮、稻草在苗木生长期内不揭除,留置于苗床上表面保湿、防草等。

  1.2.2 不同密度苗木质量对比试验。密度设3个处理,分别为10 cm×15 cm、8 cm×8 cm、5 cm×5 cm,于5月上旬至中旬,幼苗长出6~8片真叶时在苗床上按设计的密度进行芽苗移栽,各处理的面积分别为120、116、127 m2。芽苗移栽后立即在苗床上方搭盖遮荫网进行遮荫,遮荫度50%左右,待幼苗度过缓苗期正常生长出新叶后拆除遮荫网进行全光育苗。在苗木生长期内,及时进行除草、松土、防旱防涝、科学施肥及病虫防治等。

  幼苗出齐后,设置1 m×1 m的样方进行出苗率调查,每个试验处理随机设置9个样方。于2012年12月上旬,参照(GB 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15]和(DB35/T517-200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16]的检测方法对苗木质量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处理设置1 m×1 m的样方9个,对每个样方的苗木高度、地径进行实测;并以样方的平均高和地径为标准,选择5株标准株(误差±5%),测定主根长、≥5 cm长Ⅰ级侧根数。

  经调查可知,桤木种子播种苗床覆盖以谷皮覆盖+塑料小拱棚的出苗率最高,达51.5%,稻草覆盖次之,为45.2%,不覆盖(CK)最低,只有35.7%(表1),各处理间的种子出苗率经方差分析及显着性检验,差异极为显着(表2)。

  经调查可知,苗木生长量以株行距10 cm×15 cm最高,平均地径达1.30 cm,平均苗高达121.6 cm,平均主根长达34.8 cm,≥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14.4条,合格苗率达98.7%;平均地径分别比株行距8 cm×8 cm、5 cm×5 cm高出73.3%、154.9%,平均苗高比株行距8 cm×8 cm、5 cm×5 cm分别高出40.9%、143.2%;平均主根长度比株行距8 cm×8 cm、5 cm×5 cm分别高出16.4%、38.1%,≥5 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比株行距8 cm×8 cm、5 cm×5 cm分别高出23.1%、87.0%,平均合格苗率比株行距8×8cm、5×5cm分别高出3.6%、250.0%。但合格苗产量则以株行距8 cm×8 cm最高,达89.40万株/hm2,比株行距10 cm×15 cm和5 cm×5 cm分别高出32.2%和126.6%(表3)。不同密度的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平均主根长度、≥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平均合格苗率、平均合格苗产量经方差分析及显着性检验,差异极为显着(表4)。试验结果表明,在桤木播种设计的3个密度试验处理中,虽然苗木的地径、苗高与密度成反比,但合格苗产量只有在其适宜的密度范围内才达到最高;密度过大则苗木纤细,密度过稀则单位面积苗木株数少,合格苗产量均较低[17-21]。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桤木种子播种后的出苗率的影响极为显着。试验以谷皮+塑料小拱棚进行苗床覆盖的种子出苗率最高,达51.5%,覆盖稻草次之,为45.2%,种子播后苗床不覆盖的出苗率最低,仅35.7%。说明谷皮覆盖苗床和搭建塑料小拱棚有利于苗床的保温保湿,有利于桤木种子发芽,提高出苗率。苗木密度对桤木播种苗的生长量、苗木质量影响极为显着。桤木当年播种苗的苗木密度以株行距8 cm×8 cm较为适宜,合格苗产量较高,达89.40万株/hm2。密度过大则苗木纤细,密度过稀则单位面积苗木株数少,合格苗产量均较低;合格苗产量只有在其适宜的密度范围内才达到最高。

  [1] 程勇,吴际友,文卫华,等.台湾桤木播种育苗苗木产量与质量关系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5):43-44.

  [2] 程勇,吴际友,文卫华,等.台湾桤木容器扦插育苗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2):29

  [3] 李邀夫,吴际友.四川桤木的丰产性能及栽培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04,31(1):18.

  [17] 马存世,李进军,李发鸿,等.干旱荒漠区育苗措施对白刺苗木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5):1-5.

  篦子三尖杉分布范围狭窄,且种群数量少。在贵州省,除了如梵净山的德旺、镇远的都平、台江的南宫、黎平的弄向山、道真大沙河的仙女洞、凯里的板溪、从江、修文的六桶凤嘴等地有少量自然的种群分布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地域的种群分布。篦子三尖杉用途广泛,其种子、枝 、叶可提取多种生物碱,经临床试验证明,对于治疗淋巴肉瘤和人体非淋巴系统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型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1-2]。现篦子三尖杉野生资源较少,且已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关于篦子三尖杉人工幼林栽培技术试验报道。

  验地设在贵州省林业科学院科技园珍稀树种栽培区,海拔在 1 070~1 150 m之间,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3 ℃,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 ℃,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148.3 h,年平均总降雨量1 129.5 mm,相对湿度77%。西坡,土壤类型为砂页岩风化的黄壤,土层厚度60~80 cm。

  选择土层深厚、酸性或半酸性的山地造林,时间为2011 年3月。试验林面积1.0 hm2,全面整地,株行距1.5 m×1.5 m,打穴规格60 cm×60 cm×40 cm,穴施基肥磷肥0.1 kg+复合肥 0.1 kg。采取正交试验设计,样地400 m2(20 m×20 m),3次重复。

  造林前2年的3月和7月各除草松土抚育1次,以后每年4月除草松土抚育1次,于4月下旬在株距边各挖1 条10 cm的沟,沟施复合肥0.10 kg,并略覆细土[3-4]。

  新造林1个月后,对试验林样地进行每木调查,登记造林的成活率;每年每木对试验林样地进行树高、地径、冠幅的调查,计算整体平均值;每年选择试验林样地内3株平均木进行叶、枝生物量调查,取平均值作为单株的生物量值[5-6]。

  从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管理措施下,采用扦插方式,无论是大田育苗还是营养袋育苗,平均苗高都达到20 cm以上,可用于造林。造林成活率方面,营养袋育苗比大田育苗高13个百分点。

  从表2可以看出,采取除草松土抚育措施对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较显著,营养袋苗平均地径比CK高66.7%,平均树高比CK高42.0%;大田苗平均地径比CK高47.4%,平均树高比CK高出33.1%。

  响显著,营养袋苗平均地径比CK高71.1%,平均树高比CK高50.8%;大田育苗平均地径比CK高51.3%,平均树高比CK高41.3%。

  对五年生人工幼林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表4),采用营养袋苗和大田育苗造林,与野生植株在生长量方面的差异不大。五年生人工幼林长势一般,平均树高为35.4 cm,平均地径为1.23 cm,每年的嫩枝、叶平均生物量(鲜重)为152 g/株。

  (1)篦子三尖杉可以进行人工种植,但在造林地的选择上,选择湿润的阴坡种植。

  (2)篦子三尖杉苗木可以采用扦插方式进行育苗,相形之下,营养袋育苗,出苗方便,造林成活率高。

  (3)因篦子三尖杉生长特性,幼林时依赖阴湿的环境,且生长缓漫,人工幼林须采取施肥、除草松土以及遮荫措施,否则人工幼林长势一般。

  [1] 戴晓勇,任朝辉,林泽信,等.篦子三尖杉的扦插繁殖研究[J].种子,2013,32(7):123-126.

  [2] 潘标志.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5):641-646.

  [3] 郭行泽.三尖杉不同育苗方式苗木质量比较研究[J].福建林业,2014(5):43-45.

  [4] 卞方圆,苏磊,苏建荣,等.枝叶采收对人工云南红豆杉叶构件种群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4(5):631-63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加进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逐渐显现,而为了恢复森林资源我们也在积极的努力探索,可是很多林地资源在破坏后很难用常规的造林方法进行恢复,即使用一般的方法也成效不大,这就给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经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恢复森林植被,作者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造林方法即在困难立地条件下使用容器苗造林。

  (1)育苗周期短。一般苗床育苗至少要8-12个月才能出圃造林。容器育苗只有需3-4个月便可出圃造林。

  (3)苗木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因为容器苗有容器保护,根系完整在各种条件下均可造林。

  (4)能延长造林时间,不受造林季节限制。除了冬季和部分前期生长型的针叶树等,在高生长的最盛期外,其余任何时间,均可应用容器苗造林。有利于造林劳力的安排和提高造林绿化的速度。

  (5)苗木无需截根、起苗、假植、包装等作业,苗木的出圃率高,同时机械化作业程度也高。

  一般常规造林都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这样就造成造林受时间限制。而应用容器苗造林可以避开这一缺点,每年四季皆可进行造林,这样即可以节约造林成本,又能提高造林速度。

  在造林条件上,一般常规造林受时间、地点和立地条件的限制,只能按季节性完成造林任务。而用容器苗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立地条件的限制,一年四季皆可造林,这大大的加快了造林速度,提高了国土森林覆盖。

  困难立地用一般常规手段造林,在第一年度的造林和第二、第三年度的补植后,其保存率只能为20%左右。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林和人力、物力上的经济损失,浪费了国家大量资源。

  使用容器苗造林,可实现一年四季皆可造林,实现了林业向产业化发展,不仅提高了造林规模也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容器苗造林应用广泛,可用在沙漠、丘陵、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平原地区等,特别是在困难立地条件下的地区应用容器苗造林效果显著。

  由于容器苗从起苗到载植其根系没有失去水份,这符合了造林技术规程中的五不离水的要求,用容器苗造林没有缓苗期苗木载植后即可生长,因此保证了造林的成活率。拿樟子松为例esb世博,用樟子松容器苗造林当年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而三年后的保存率可达90%以上。如果用樟子松裸根苗造林当年的成活率仅为40%左右,由此可见容器苗造林在林业生产中的重在意义。

  容器苗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造林时苗木根系未受损伤,能较好利用各种容器培育的苗木。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内形成的,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后根系恢复生长快,没有裸根苗的短期停滞生长现象,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长。容器苗的育苗技术比较复杂,要在局限的容积内培育出生活力强的苗木,技术要求和生产成本高。凡用裸根苗造林有困难的树种和地区,可考虑用容器苗1。由此可见在困难立地条件下用容器苗造林是行之有效的和经过科学论证的,困难立地条件下用容器苗在实际生产中应加以广泛应用。

  容器苗在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对于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以及促进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在困难立地使用容器苗造林不仅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扩大了国土森林覆盖率。困难立地使用容器苗造林即改变了有利于科技兴林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全面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容器育苗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苗木培育技术,采用容器苗造林在林业发达国家比较普遍。研究仅从立地条件等方面探讨容器苗造林对造林效果的影响。据统计,容器苗仅占全国造林用合格苗的15%,而我国困难立地却占造林地的52%,即使是那些高寒和干旱地区仍以裸根苗造林为主,造林成效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加强容器苗造林技术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困难立地上的植被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在现代林业造林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加大林业科技的应用,把先进的科技应用于林业生产中,容器苗造林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而且有利于我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建设。 [科]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和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越发严重,因此,人工生态造林已经成为防止环境继续恶化的主要措施,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人民的共识。我国对林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但采取的措施依旧不足,特别是在林场育苗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树苗的质量得不到足够的保障,给林场育苗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从而影响到林业的发展。树苗的质量是林业发展的保障,是决定林场发展的决定性物质因素,而质量好的树苗需要好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方式[1]。为了保证树苗的质量,就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育苗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方式。该文就林场育苗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能促进我国林业健康长远发展。

  我国林场育苗多采用传统的利用蜂窝纸等材料对黏土进行封装的育苗技术,而这种技术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这种技术对树苗根的生长产生了不良影响,根须抓地不紧,造成树苗存活率低、树苗质量低。因此,对我国林场育苗发展现状来说,采取先进的合理科学的技术育苗手段已经迫在眉睫。

  导致育苗质量低、产量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育苗工作的过程中,育苗管理的工作人员没有将育苗工作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上,在培育过程中,对树苗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没有及时将树苗的各种生长情况及其周边的环境记录下来,导致树苗可能因为环境变化而出现问题时未及时处理[2]。因此,加强育苗工作者对育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是尤为急切的一项任务。

  首先,提高育苗质量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让育苗工作者认识到育苗工作的重要性,因为育苗工作培育出来的树苗不仅是推动林场发展的动力,而且对整个林业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目前社会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林业的发展对于环境向好的一方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育苗工作者必须对育苗工作有一种责任感,重视育苗工作。

  育苗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好的育苗技术能让树苗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并且树苗的质量也能得到保障。因此,这需要林场的育苗技术人员对育苗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拥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敢于尝试,能在育苗过程中总结出提高树苗存活率和苗木质量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林场的经济运转。

  目前,我国林场的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要结合林场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对林场的制度进行更新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充分发挥林场自身的优势,同时对处于劣势的制度进行改革,通过科学经营、合理规划,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特色,不断促进林场和林业的发展,提高树苗的质量与产量[3]。

  在育苗过程中,管理和监督必须做到位,合理有效管理树苗的培育步骤,根据每日的实际监督情况对树苗进行合理管理,仔细准确地把握树苗的生长状况并进行记录。在管理工作中,做好育苗的前期工作尤为重要,育苗工作者要准确地认识树苗各时期的生长特性,不能发生误判。要及时监督和管理树苗的结构并进行优化,在树苗生长过程中,将除虫工作做好,保护树苗不被病害虫侵蚀[4-10]。

  我国正处在林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此时我国林业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因此林业的物质基础――树苗的科学培育成为了当前阶段的热门话题之一,林场和林业的发展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树苗培育技术,其也对林场和林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科学育苗的同时也要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上级领导应该对育苗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将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放在林场育苗工作的重心地位,不断完善和发展育苗技术,提高树苗存活率,从而促进林场和林业的发展。

  [1] 谭玉琴.林场育苗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家顾问,2015(4):159.

  [2] 谭兴林.森林资源管护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福建农业,2015(6):79.

  [3] 张凌梅.绿化苗木培育技术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3(8):171-172.

  [4] 王栋,温亚楠.塞罕坝林场绿化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7):117.

  [6] 黄守福.木荷的综合利用及育苗造林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5(11):63-64.

  [7] 吴忠祥.纳家山国有林场全面深化改革调研报告[J].现代园艺,2015(11):117-118.

  [8] 张丽春.大安市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国土绿化,2015(7):50-51.

  论文摘要 介绍了光皮桦引种栽培地的情况,同时从采种及种子处理、播种及管理、整地栽植、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技术,以期为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又称亮叶桦,为优良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栽培容易、病虫害少等一系列优良性状,可单独造林,也可与杉木、马尾松等树种营造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河南西峡、蒿县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肃、四川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深根性,根系发达,具固氮作用,在其自然分布区主要生长在低山丘陵的向阳山坡上。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宜林地多为缓坡丘陵及岗地,但造林树种比较单一,丘陵低山多为松类、平原圩区多为杨树。单一树种的造林不利于营造良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给我市的林业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开展光皮桦引种栽培试验工作,对于改变我市“一棵松”、“一棵杨”的单一造林模式、调整我市林分结构、开展多树种造林有着重要意义。

  2004年4月,从安徽黄山地区引种进行育苗试验,育苗地选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并分别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凤阳县白云山林场、沙河集林业总场白米山林场等地选择不同立地条件的地块作为造林地。几处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多风,降水偏少,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植被、物种有明显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色。选择地块类型有岗地、山坡地、平地;土壤为黄棕壤,包括普通黄棕壤、黏盘黄棕壤、黄棕壤性土3种,厚度一般为20~100cm,合计栽植试验林面积4hm2。

  选二十年生以上的健壮母树,于4月底及时观察种子的成熟度,光皮桦种子成熟期早,且不一致,当果序由绿转为黄褐色时,为最佳采种时间。种子不耐贮藏,采后随即用1%溶液浸种30min,取出后密闭2h,然后阴干,处理后应及时播种。因光皮桦播种季节较迟,当年苗木生长期较短,幼苗期大多处在晴热高温天气中,所以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条件好的阴湿圃地作为育苗地。育苗地于前一年冬季或当年早春提前整地,并根据土壤情况施足基肥和进行土壤消毒,育苗地施磷肥500kg/hm2、尿素500kg/hm2、复合肥1 000kg/hm2,撒硫酸亚铁250kg/hm2,呋喃丹50kg/hm2。

  采用条播法,播种后覆上细沙土,覆土厚度以刚好盖住种子为宜,然后覆盖稻草,盖上遮荫网并浇透水。播后6~7d出苗,13~15d基本出齐,出苗后,分2~3次揭除稻草。幼苗期间根据需要,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后每月1次。在阴天、晴天夜晚揭开遮荫网,让苗木滋润露水,早上8~9时盖上遮荫网。6月下旬揭去遮荫网炼苗,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幼苗长出3~5片线次,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8月底施复合肥。当幼苗长出7~8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移苗。8月中下旬定苗,定苗密度为30万株/hm2。

  采用全垦整地,大穴栽植的方法。穴的规格为0.6m×0.6m×0.4m,株行距为2m×3m,栽植密度1 650株/hm2。栽植前施有机肥和复合肥作为基肥,并用呋喃丹进行土壤消毒。选择二年生壮苗于立春至雨水期间进行栽植,做到“深栽,根舒,栽直,压实”,栽后浇透水。

  第1年要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苗木成活后,追肥3次,分别为5月、6月底各追尿素1次,8月上旬追复合肥1次;块状松土并培土1次,每月锄草1次,干旱时需灌溉,雨季要及时排水,冬季要进行1次修枝;第2年和第3年各锄草3~5次,松土1次;第4年以后造林地基本郁蔽,采用劈草抚育,并进行1次间伐,保留密度为500~600株/hm2。

  光皮桦病害发生较少,虫害主要为疖蝙蝠蛾,以卵在土表落叶层或以幼虫在树干髓部越冬,4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期。幼虫钻蛀枝干,在韧皮部和髓部形成坑道,致使树势衰弱、断干、甚至枯死。人工防治主要是清理造林地,消灭幼虫于栖息场地;化学防治可用氧化乐果3 000倍液注入虫孔内,或于幼虫刚蛀入树干基部出现粪屑时,立即于土中施3%呋喃丹颗粒剂。

  [1] 冯建民,何贵平,骆文坚,等.光皮桦采种育苗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2006,26(1):59-61.

  [2] 章迎春.光皮桦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J].安徽林业,2004(5):10.

搜索